童龙超副教授
个人简介:
童龙超,男,重庆黔江人。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博士。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专业著作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论文10余篇)。
招生方向与研究方向:
招生方向: 音乐文学(现代歌词)历史与理论
研究方向: 现代歌词、现代诗乐关系
代表性著作:
1.《诗歌与音乐跨界视野中的歌词研究》,2016年,人民出版社;
2.《前、后<甲寅>的转变研究》,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代表性论文:
1.《声乐展演与歌词的角色意识》,《兰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2.《赵元任与五四新诗运动的发生》,《文艺争鸣》,2017年第9期;
3.《音乐性怎样成为诗歌的属性》,《山西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4.《文字与音符:谈诗乐关系的起源和基础》,《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5.《论格律化与新诗的歌诗化》,《人民音乐》,2011年第8期;
6.《从受众角度看<星光大道>节目的喜剧化策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10期;
7.《歌诗在诗歌与歌词之间》,《宁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8.《对新诗传播形式转型的思考》,《宁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9.《能歌的新诗》,《光明日报》,2012年11月12日;
10.《论歌词的口头艺术特征》,《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11.《章士钊与<新青年>初期的关系考察》,《四川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12.《“甲寅派”考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6期;
13.《论巴金文学创作的“反地域文化”特征——兼谈对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的反思》,《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14.《五四时期人言人殊的“平民文学”》,《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5.《阶级宿命论与“小资产阶级作家”》,《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1期;
16.《概念的歧义与五四“平民文学”的争论》,《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7.《乡土意识:乡土文学的“灵魂”》,《江淮论坛》,2006年第3期。
主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诗与中国现代音乐文学的发生”(2022年),项目负责人:童龙超;
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现代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2010年),项目负责人:童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