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15:30,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与西南大学社会科学处(社科联)共同主办,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和中国新诗创研基金理事会承办的西南大学光大讲坛/社科大讲堂暨吕进诗学讲坛·第二十二讲——“中国女性诗歌的书写及经典化历程”,在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9楼学术沙龙区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的孙晓娅教授为主讲嘉宾,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的蒋登科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重庆新诗学会的诗人黄干以及中国作协会员、诗人金铃子,以及中国新诗研究所的部分老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在讲座中,孙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深入解析了中国女性诗歌的发展及其经典化过程。她不仅阐明了女性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还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文献,展示了中国女性诗歌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及女性诗人的贡献。孙教授还对比了中西女性诗歌书写的差异,探讨了中国女性诗歌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变迁及其面临的挑战。此外,孙晓娅教授提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女性诗歌经典化已成为显著的文化现象。她呼吁当代学者应致力于还原女性诗歌在文学史中的真实地位,通过资料考证与文本重新阐释,提升女性诗歌的地位。为此,她特别提到了首部《中国女性诗歌史》的出版,该书试图再现中国女性诗歌的经典化历程,为后人撰写女性诗歌史奠定了重要的文学史料基础。


在互动环节中,齐亚诗同学针对女性共同体的价值层面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孙晓娅教授则耐心解答,强调女性文学研究应该回到文学性的立场,避免带着女性主义的立场陷入狭隘化研究。诗人金铃子则通过一个小实验,生动诠释了诗人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感受融入万物的创作理念,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讲座最后,蒋登科教授对孙晓娅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了诚挚的感谢,认为此次分享对学生理解和研究中国女性诗歌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次讲座在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