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19:00,由西南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以下简称新诗所)承办的光大讲坛第九讲于线上开讲。此次讲座邀请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江弱水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新诗所余旸副教授主持,新诗所所长向天渊教授及全部硕士生、博士生线上参与。讲座吸引到来自重庆、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多地的高校师生及诗歌爱好者300余人参加。江弱水教授以“心有千窍的张枣”作题,为大家在互联网上主讲了一节当代诗歌鉴赏课。
江教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在新诗所攻读硕士学位,现在也是新诗所的客座教授,对北碚颇有感情,所以他首先向大家谈及张枣同重庆与北碚的渊源,并以张枣好友柏桦的诗歌《在北碚凉亭——忆张枣》为例,描述张枣和北碚这片诗歌重镇之地的联系。其后,江教授着重阐释了为何选用“心有千窍”为题以及张枣的出现对当代新诗的意义:在他看来,现代主义文学出现后,诗界对诗歌传统的看法改变,现代主义诗篇中一定富含着某些智力要素;而在此情况下,张枣的诗歌的确呈现出一些现代主义诗歌最美好的东西。之所以取名“心有千窍”,实际源于张枣本身具有着当代诗人中非常罕见的一些素质——深厚的语言天赋和长期的国外经验造就的妙思。
总体介绍张枣后,江弱水教授立足文本,从语感、形式感、现实感等几个维度,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向大家详细分享如何阅读、赏析张枣的诗歌。他选取《厨师》《父亲》两诗,向同学们、诗友们展现张枣是如何巧妙动用组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把家常之事写得活色生香,并联系张枣的生活经历重点分析诗歌的某些词句,突显张枣在声音、结构、跨行等方面的精妙构思。同时,江教授又以《历史与欲望(组诗)》为例,向大家展示张枣融会中西诗学的深厚功底,既展示西方文化的魅力,又不失中国传统的痕迹,将古典汉语同外语精华相勾连,既尊重十四行诗体原本的体式,又将新的意蕴、结构、节奏注入其中。
而后,江弱水教授凭借多年诗歌研究的经验,告诫大家要学会直面张枣的诗作,在了解诗人创作背景、生活经历的基础上,依照诗人给定的线索进行细读分析。遇到类似《镜中》这种线索较少的诗时,可以做出多方面解读,不必拘于一格。
线上讲座的最后环节,在线的同学、诗友都纷纷向江弱水教授提问;大家的问题围绕着现代主义诗歌的写法、当下诗歌风气、诗歌创作的分寸感等方面展开,一时间腾讯会议室变得热闹非凡。余旸博士对江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揭示了张枣诗歌的诸多精妙之处,对诗人创作和学者研究都有很大的启示。
此次“云上”讲座,克服疫情影响的同时,也将来自全国多地的同学、诗友连接在一起,共同探讨、分享张枣的诗歌及其诗学思想,正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实写照。
撰稿/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