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王秀涛副研究员做客新诗所并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3:52    作者:    浏览次数: 次

       2018年12月21日晚,由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举办的“第一次文代会代表的产生”学术讲座在我校荟文楼九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该讲座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王秀涛主讲,新诗所一二年级学生均按时到场参加,聆听讲座。
“      第一次文代会”之于文坛意义重大,现有的文学史叙述大多将其作为当代文学的开端,但事实上关于第一次文代会代表的产生,目前学界的研究却仍然是笼统和模糊的。针对此现状,王秀涛老师用了两年的时间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一些有意味的内容,其论述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代表产生的办法及经过;二、代表的资格;三、筹委会与地方的博弈;四、邀请、提名与意见征求;五、地方推荐代表的产生。
      就第一部分的讲解,王老师选取了1949年2月25日到7月2日之间的重要史料,用证据梳理整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大致过程,以探讨代表产生的办法及经过。同时通过相关权威人物的言论资料整理,如周恩来、胡适、夏衍等人,王老师提炼出团结、政治表现不反动、人事关系不复杂、国统区与解放区的地域性差异这四点资格,其中重点列举沈从文以及戴望舒的具体案例,以此佐证第一次文代会代表的资格是由多方面原因所共同决定,是涉及到历史和个人的复杂问题。
      另外,文代会代表的产生是筹委会和地方机构共同决定的,在其产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艰难性,王老师总结其为筹委会与地方的一场博弈。一方面筹委会会向地方提名代表人选,地方机构同时向筹委会推荐代表,另一方面地方机构可以认同筹委会的提名人选,也可以提出反对意见,同时筹委会也有对推荐代表的否决权。因此代表名额产生受到双方的制约,拥有一系列的规定,王老师现场展示了当时往来的大量书信资料图片,以最原始的史料来复原当时文代会代表产生的复杂过程。
      在初步阐述了文代会代表资格的产生后,老师还就文代会代表邀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细致地讲解,首先筹委会可以直接邀请代表;其次筹委会还可以个人提名邀请(并附录当年个别筹委会同意聘为文代代表者的相关表格,表格中包括姓名、同意人、备注。还有国统区各方面考虑之代表名单、个别筹委会考虑不拟聘请者、国统区前任各地分会理事须考虑者等名单)。同时,地方代表的产生具有复杂性,他指出虽然文代会代表产生看似有据可依,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问题显然要复杂的多,尤其是地方机构的推选代表,其间暗含严重的利益纠葛。
      最后王秀涛老师就讲座进行总结,他强调当代文学史研究需要补足细节,尤其需要在整体性的叙述中去寻找、发现裂隙。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虽然制度、规则的力量强大,具有笼罩性的功能,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人的因素、人事关系往往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史料研究这一专业领域,他指出当下研究界有对史料重视的趋向,但也要看到其局限。不是任何史料都有价值。利用史料需要有明确的、大的问题指向,也要有理论的关照。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就史料研究方法以及历史事实等相关问题进行提问,王秀涛老师耐心地对每个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强调问题意识和文学史意识的重要性。
      当今学术界研究有三个转向,而史料研究便是其一,王秀涛老师作为学术界的重要人物,此次莅临我所召开学术讲座,对学生们的意义重大,一方面为同学们把握学术研究风向有一定帮助,扩宽了学术视野;同时也使得同学们对史料研究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中国新诗研究所研究生会 黄晋 陈佳佳供稿 分管老师审核:许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