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作为广阔道路的现实主义”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06-25 16:21:06    作者:    浏览次数: 次

       


623日晚七点半,由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举办的“作为广阔道路的现实主义——1950年代的几篇小说谈起”学术讲座在我校荟文楼九楼报告厅成功举办。(这几篇小说分别是骆宾基:《父女俩》《山区收购站》 柳溪:《责任事故》 南丁《检验员叶英》 草明《爱情》 李准《冬天的故事》 茹志娟《百合花》 浩然《喜鹊登枝》)该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何浩主讲,中国新诗研究所余祖政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新诗所全体学生积极到场聆听本次讲座。

首先,何浩老师以历史作为切入点,讲述进入历史,不分主题,但目前历史学界有的研究出发点存在问题,而在文学上现实主义的研究上也是如此,因此这几篇小说在当代几乎不被提及。50年代的文学,虽然直接从形式美学中仍可讨论,但你的注意力和关注点一定会特别在意哪些人物、事件是与政治有关,因此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赵树理、丁玲、柳青这些大作家身上,深入讨论他们作品的现实主义,因其作品大多直面4050年代中国社会最致命的问题,但何浩老师指出现实主义不应仅限这些,我们要反思他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是否足够。

然后何浩老师通过详细讲述第一次文代会,重新讨论了50年代初期现实主义呈现什么面貌。何老师认为19497月第一文代会确立了新文艺的方向,但文学与现实连接的具体路劲仍不清楚。所以1950年代的文学展开道德具体形态到底如何?其中有哪些可供我们重新打捞和挖掘,以资我们今天构想中国文学、中国社会、中国人的思想资源,这是当今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紧接着何浩老师详细讲述了骆宾基、柳溪、南丁三位作家及其作品,并将其进行对比。何浩老师先介绍了骆宾基的生活经历,他深受俄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契诃夫、托尔斯泰的影响,擅长书写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而在49年形成的整个现实主义作家群里,他们有足够的解放区生活素材进行写作。而骆宾基感到以往生活经历无用,他说:“我深切感到,自己一九四九年前在国统区所积累的社会生活(写作素材)”,已经黯然无光了,失掉它在我心目中原有的光泽了,而伟大的共产党以及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所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闪着史诗般光彩的革命斗争生活,我又没有切身体会。”因此骆宾基为配合新文艺,由批判现实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努力寻找新的社会生活素材,于是写下了《父女俩》《山区收购站》。

然后何浩老师将柳溪与其相对比,何老师认为作家的年纪、出身对其创作有极大的影响,柳溪经历过根据地实践活动,在投入根据地时便认可了中央的大多数逻辑,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更加认可其大政方针,积极投入社会运动、社会工作中。于是柳溪在49年以后,自然而然的顺着革命脉络,体验生活,了解到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转的。因此创作了《检验员叶英》,通过深入生活的层面,对于自己内心进行改造,更好的去理解自身所处的年代。而不同于骆宾基和柳溪,南丁在艺术资源的熏陶和积累上很少,不仅没有艺术根基,也没有经历过根据地,因此何浩老师提出疑问,即他在现实主义的大原则下又能走多远呢?

余祖政副教授总结:关于文学究竟怎样理解,从现实主义批判、从西方文学开始,最后回归到写作动力终究要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只靠西方的经典著作,不能长期提供充足的动力。作家必须兴观群怨,有很强劲的写作动机。一个人的写作性难免会遭到困境,开始是自己模仿,但发现写的东西始终与自己隔了一层,因此写作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需要新的写作性。

陈佳佳 黄晋 供稿  许金琼审核